唐诗的作文

时间:2024-10-27 14:42:06
关于唐诗的作文

关于唐诗的作文

  导语:唐诗,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一朵艳丽的奇葩。它光彩夺目,摇曳多姿,千百年来,为人传诵不衰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唐诗的作文,欢迎大家阅读参考!

  篇一:漫步唐诗

  或汪洋恣肆,或灵动轻盈,或豪壮奔放,或优雅宛转。。这就是唐诗,灵活的形体,优美的词句,寄托着古人的情愫,给今人以启迪。

  漫步在唐诗中,我们可以感受它的那份清丽与优雅,让我们的心也宁静下来。

  我手捧书本,念着《山居秋瞑》,在皎洁的月光下进入梦乡。

  再次醒来,我已置身群山之中,雨后的山十分宁静,松针上的雨水,嘀嗒嘀嗒地掉下来。月光斜照在松树上,被松针划开了一道道细长的口子。一股清澈的泉声传了过来,远处,一条清亮的泉水潺潺地淌过石头,在我眼前晃动。一位白发老者站在泉水边,浸在那碎得满地的晶莹的月光中,口里喃喃地说道: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那就是诗人王维。竹林里传来了阵阵喧哗声,洗衣的妇女从河边归来,采莲的渔夫从荷塘中荡舟而归,诗人微笑着,享受在这幅美妙的秋韵图中。我上前问道:为何诗人对这山中是情有独钟?诗人笑答:尘世的喧嚣已让我厌烦,宁静的山中才是心灵的归宿,即便春天的芳华已尽,我也不愿离去。

  漫步在唐诗之中,我不仅可以感受那份清幽与宁静,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在血雨腥风的那个时代,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壮志豪情。

  边关塞外,太守独宁孤城,敌军来势汹涌,犹如一大片乌黑的云,向城池逼来。在这生死关头,太守选择了突围,即便不成功,他也要以死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。

  天上的箭如同密密的细雨一样斜织着,向敌方射击。刹那间,刀剑相碰的声音、战士们的喊叫声充满了边塞,鲜血将大地染红了一片,在夕阳的照射下如同紫红的胭脂。这时,黑云中突然射出一道金光,那是我军将士们的金甲,金甲在阳光的照射下,如同金鳞一般,发出夺目的光彩。突围成功了,敌军退到了易水边,半卷红旗传达着他们兵败的消息。

  漫游唐诗之中,我蓦然发现,古人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中早已茫然无存。那些整日为名利、金钱生活的人们,怎不需要王维诗中的那份宁静?那些整日挥霍无度的青年们,怎不需要边关将士那一份热血情怀?

  当今的人们,有多少能有古人的那份豪情壮志,又有多少能象王维那样不受诱惑,洁身自好?漫游唐诗,品味的是一份古代的情愫,叹息的是今人的庸俗。

  篇二:读唐诗宋词

 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学中,我最情有独钟于唐诗宋词。记得年少时,在云南边塞“支边”,思想苦闷,生活艰苦,但收工回来,清风徐徐的夜晚,不管有多累,也不管别人喝酒、聊天,我却就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,把临走时从还关在“牛棚”的父亲的书箱里“偷”出的一本《唐诗三百首》细细翻阅,又四处搜集当时凡能找到的唐诗宋词,整整抄完了几个笔记本。对那些诗词歌赋当时虽然大多不解其意,但每一次读起来都是那么专注。唐诗宋词伴我度过了多少寂寞长夜,度过了多少艰难困苦。至今,我还保存着那本融入我青春热血的《唐诗三百首》。回城之后,随着年岁的增加,读书的增多,尤其是读大学后,才知道自己以前所阅读的那些唐诗宋词,不过只是沧海一粟。于是,便疯狂地买起有关的书籍来,什么《唐诗鉴赏辞典》、《宋词鉴赏辞典》、什么《古诗名句鉴赏辞典》,想方设法也要抢购到手。那时口袋里没有几个银子,却经常光顾沪渝书店,一家开在民生路小巷子里的小书店。直到今天,仍不改对唐诗对宋词的那一份痴迷和眷恋。每当夜深人静,从床头柜上随手拿过一本,低声读将起来,感觉琅琅上口,满口清香。

  常想像那月照唐朝雨落宋朝,该是怎样的意境啊!

  感谢唐诗宋词,感谢她们使那些古代大师们不朽的艺术和精神,千百年来得以源远流长。走进唐诗宋词,其实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。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,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,一袭古装,长发飘飘,风姿万千:古朴雄浑的子昂,清朗雄健的王之涣,闲静谈远的孟浩然,飘逸豪放的李白,沉郁顿抑的杜甫,清扬畅丽的白居易,奇诡璀璨的李贺,精巧艳丽的温庭筠,凄婉优柔的李煜,闲雅清婉的晏殊,豪放旷达的苏轼,雄放流畅的陆游……

  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生处有人家”,恍惚之中,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,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。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,“吱吱呀呀”而去,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,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,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?“小令樽前见玉箫,银灯一曲太妖娆。歌中醉倒谁能恨?唱罢归来酒未消。”夜色已深,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,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。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,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,音乐就在身边流淌着……

  独爱唐诗宋词,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,独爱一个个不羁的灵魂。可与之携手同游,可与之相对品茗。无论是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的“胡天八月”,还是“客舍青青柳色新”的渭城客栈,无论在“花市灯如昼”的元夜,还是在有“暗香盈袖”的黄昏,或笑、或泣,或长歌、或短叹,或无语徘徊、或滔滔不绝,都是那么令人难忘。

  以前读晏殊: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”,大脑中一片空白。今天,人到中年,在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,再来读它,便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来。想当年,晏殊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,借着老酒写下这首词的时候,又怎能知道千年之后的我能读到它?又怎能知道我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去品味去咀嚼它?我想,这就是所谓的沧桑了,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了,这就是所谓的缘份了。

  我还觉得,这份沧桑之感,并非建立在“生命无为”的悲观基调上。相反,它是人对生命的自我意识。它教会我更加珍惜生命,理解生命,更加热爱生活。

 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,许多事物正在不断地遭受抛弃。对物质的狂热追求,使心灵愈来愈贫穷。面对今天的生活,我们的心在隐隐作痛,我们痛苦:噪音、污染、人口爆炸、腐败蔓延、生态失调……人,成为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,在复杂的人情世故中无休止地旋转……

  好不容易觅个闲时,吟吟唐诗,读读宋词,在月色花影之中超越现实,进入那个理想的古朴纯美的世界,灵魂便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寓所。有时候,我们是多么向往那种生活啊:归隐于一片“层上春鸠鸣,村边杏花白”的田园,在燕子对月亮的喃喃细语中,汲泉煮茗,但觉人淡如花,一身宠辱皆忘。或者置身于一间“深深深几许”的庭院,绿柳如烟,院门萦雾,枕一帘幽梦,带半身闲愁,想想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……作为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,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,也必将使更多的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产生共鸣。她也必定使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投去怀旧的一瞥。

  读唐诗宋词,应该用眼睛去读,用心灵去读,用人生去读!

  篇三:走进唐诗

  思念像一缕清风缠绕在渔人码头,思念像一方凌霜冻结在月台阑干,思念像一曲羌笛关山月回响在荒芜沙漠。思念就是一种难以释怀、难以割舍的情怀。——题记

  离别的码头

  清晨的薄雾像一层纱蒙住了码头,杨柳如丝随风飘断,江水如纹惊起层层涟漪。泊好船的船家吆喝着岸上的客人,王右丞的依依不舍唯有化作一园春*祝福渐渐远去的友人。“唯有相似春*,江南江北送君归。”这是何等的惆怅!悠悠江水,缕缕清风,一道道思念也像波澜不惊的`涟漪在水中回荡、缠绵。

  “移船泊江渚,日暮客愁新。”相似的码头,却是截然不同的时节。夕阳沉淀出一层微橙,四野茫茫,江水悠悠,唯有一叶扁舟与君相伴。诗人远眺若隐若现的天边,羁旅的惆怅,故乡的思念油然而生。枫叶飘落,落叶归根,而诗人只能寄于相思。“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”,渐渐月色亲近,诸多的纠结才得到些许慰藉。

  相思的横栏

  八月既望,寂静宁人,幽暗的天际又挂起一轮孤月。入夜渐深,床上的儿女早已进入梦乡,思妇孤身凭栏远望。夜深天寒,女人发上玉钗和纤细的小手渐渐冰凉,这样的苦愁又有几人知晓呢?然而远方的夫君也未能入眠。“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”夫妇心有灵犀的相思不约而同地化为泪珠,一点一滴坠落在横栏上。

  卸下行囊,太白携一壶烈酒,面临凛冽的寒风,在横栏前痴狂地灌醉。多年的羁旅,多年的风霜断断续续地在脑海中扫过。不知此时从扬来一曲《折杨柳》,诗仙随着笛声倚在横栏,在如此月夜,如此笛声中又怎么不令他发出“此夜曲中闻折柳,何人不起故园情”的无限惆怅呢?

  思念的羌笛

  北风凛冽,深秋的黄昏苍凉、肃杀。一名士兵独戍楼台,烧着干枯的枝条,双手搓着暖意。回望背后,军营中烟火袅袅,热气腾腾,战士们围成一团吃着热乎乎的汤水。楼台上的那名戍卒不禁拾起羌笛吹起《关山月》,千丝万缕的思念在荒漠中飘扬。“更吹羌笛关山月,无那金闺万里愁。”这正是那名戍卒的心声,也是千千万万士兵的呐喊。

  仅仅是八月,塞外就飘落纷纷大雪,北风将一本贫瘠的黄土地肆虐地不堪一击。帐篷中将军的角弓冰冻地难以张开,银亮的盔甲结了层白霜。主帅营中为来行的武判官饯行,不知是谁,不知何处扬起《关山月》。笛声悠扬,撩动起来战士们的热泪,眼眶的泪化作思念,手中的热酒变作久久不归的伤痛。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再美的梨树花开都不抑制不住羌笛的催人泪下,压抑不住那份思念亲人、牵挂家乡的游子情怀。

  走进唐诗,走进唐诗中的码头、横栏、羌笛、塞外边关、山水田园……似梦回唐朝。

《关于唐诗的作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