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热门】课堂作文8篇
在平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写过作文,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,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,调节自己的心情。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作文8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今天,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课。谭老师教我们唱了两首歌,还玩了游戏,整个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声。
老师教我们的第一首歌是《快乐小桔灯》。老师只交了一遍,我们就学会了。老师叫我们试着拿着话筒简唱,两个人一组。张山同学唱变了调,那怪声怪气的声音,弄得同学们哈哈大笑。我们唱的第二首歌是《各国儿童心连心》不用老师教,我们就学会唱了。我们还做了聪明操“一二三、二二三”老师的口令数得非常快,有好多同学都跟不上了,前面的速度不快,大家还勉强跟得上,回来时速度越来越快了,最后连我也跟不上了。老师还训练了我们的反应能力:起立就是坐下,坐下就是起立。有些同学,一听到‘坐下’就坐下了,又有些同学,听到‘起立’就站起来了。可真“机灵”啊!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哈哈。同学们的欢笑声更加大了。
今天上的课十分开心,十分愉快,教室里充满了同学们快乐的欢笑声。我真想天天都这样上课,太有趣儿了,我喜欢。
几乎每个人对课堂的定义无非就是有桌子,有椅子,有老师……而我却认为课堂不是这么简单,它不只限定在这小的范围内。
一天,妈妈突然问我一句:“你认为课堂是什么?”我被问得有些莫名其妙:“课堂?能是什么呀!不就是学习上课的地方吗?”我摸了摸头,疑惑地望向她,她却说:“看来你还没有明白它的本意是什么。”
那个星期的周末,妈妈突然对我说:“走,我们去爬山!”我的眉毛微微上扬:“什么?又爬山,我都要累死了!”我埋怨地看向她:“你确定?”她点了点头,我欲哭无泪,苦笑了一声;能怎么样呢?只能陪她再去探索大自然。
晚上,到了南山脚下,萤火虫发出微微的光亮,我惊呼:“萤火虫!”但一想明天这些小生命就不再存在,我不由得伤心了一下,为什么它们要在这么短暂的生命里,还要为别人照亮前进的路?我不解。妈妈看着我一头雾水的样子,意味深长的笑了。
不知不觉中,我们已经到了半山腰了,萤火虫变少了。蝉鸣声大了,四周更安静了,我有一种感觉,树,也在说话,在痛诉我们,人类对他们造成的伤害。我一下子觉得,好惭愧。
爬完了这一座山,我学到了很多,脑子里突然蹦出了一句:“你知道什么是课堂吗?”我偷偷望向妈妈,不料她也正看着我,我们视线一接触,笑了。
课堂原来并不仅仅在学校里而已,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,我学到的,不对环境的保护,而是对生命的保护。
原来生活是另一种不同的课堂!
一天好景君须记,正是课堂盘点时。
语文课上和同学们一起检查、对照几组单元练习题。
形式:由各小组同学轮流来讲,全员参与,每轮次每组讲一道题,讲解的方式由各小组自定。
要求:基础知识类型要讲清楚该怎样做,还要提醒大家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什么;技能类型题不但要讲清楚该怎样做,更要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做的方法和技巧。
我的角色:班里第70号同学;任务:和所有同学一样,倾听、补充、质疑、点评、对抗。特权:自由人,可以随处走动。
回眸课堂,诸多地方可圈可点——
聚焦七零号:课堂指令少了,评价语精炼了,更具体了。有足够的耐心做到了“礼让三先”,绝对不和同学们争抢,直到全班“静默”时才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。她慷慨无私,心系同学,经常把她那爱的阳光照向“后三排”,她站无定处,总是在学困生的身边转一转,看一看,耐心倾听他们讲解,总不忘把最热烈的掌声和最美丽的语言送到他们耳边。追求语言风趣幽默,四十分钟让同学们大笑两次(离郭老师的标准 还差一次)。
小组展风采:各个组长都表现出“高风亮节”,在简单问题面前主动“退避三舍”,当组员讲不清楚时再来“救场”,给所有组员的参与创造了更多的机会。各小组成员参与率百分百。
更喜课堂总结语:同学们总结课堂学习情况的水平在提高,不再仅仅停留在“我知道了什么”“我懂得了什么”上,他们的目光也扫描到了“学习方法”“小组合作”等方面,也开始关注起了学习的过程和情感的投入,如:“我知道了读书时只有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,才能读得声情并茂。”“本节课我们小组同学人人参与,展示时配合默契,比昨天进步了。”“今天我展示时还有点紧张,语言不够流畅,今后我还要积极锻炼自己。”“我和别的同学相比,还是有点胆怯,同学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?”------
美丽的遗憾:在补充、对抗时,各同学展示心切,课堂有点“乱”,多次出现“群起而说之”的局面,需改进。
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大家会感觉冬天很寒冷,都不愿出门。而梅花这种没有思维的植物却在冬天里绽放,雪白的花瓣顶着寒风傲然挺立,显现出与任何花儿都与众不同的姿态;中华民族的'英雄有很多,他们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,毫不退缩,毫无惧色!它也是迎着狂风、暴雪一步步成为中国国花、成为岁寒三友的第一。这么多的荣耀!同时,梅花也付出了代价,它经历的困难不知有多少。生活中,有些人的意志都没有它强,因为有些人本来可克服眼前的困难,但他却不积极面对,有的甚至采取逃避的办法。
梅的傲骨,梅的精神我不会忘记,也正因为梅的这份傲骨、这份精神激励我,让我勇往直前、永不退缩。
站在寒风中,又飘来了梅的阵阵香气,那样清淡、那样高雅。我的脑海中,又看到了梅花的坚持与毅力!
《剃光头发微》是著名作家何满子的一篇批判性很强的杂文。作者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今中外有关头发的故事,点明了有权就想弄权,就想顺着自己意思胡来者的滥用职权的主题。文章内容简单,观点也很明确,如果只是按部就班的讲解,会使这堂课流于一般化。而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,它是学生获取知识,陶冶情操,提高认识的途径,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,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,获得良好效果。
所以在讲授这节课时,我尝试了以下一些做法。
一、把课文讲解与写作联系在一起。
上课开始,我与学生共同回忆了杂文的特点:短小精悍,针砭时弊,鞭挞丑恶,剖析人生,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杂文。在分析完文章内容和结构以后,可以很容易地得出本文的观点。这时,我不失时机地提出了问题:本文所要写的是批判掌权者,作者为什么不由读者来信直接写起,前面写了许多有关头发的故事,是不是没有必要?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,讨论之后,形成两种观点:一种认为作者这样写可以充实文章内容;另一种认为这样写多余,不如开门见山,而且还提到平时老师就是这样讲作文的。
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,我明确了以下两点:
第一,如果删去有关头发的一些联想,本文也可以形成一篇文章,但未免显得单薄。所以我们在写作时,可以适当选用一些名言或诗词歌赋来充实文章内容。第二,作者这种结构的安排体现了一种大开大合的气势(学生立刻想到了学过的文章《我若为王》,我点头称赞),但对于我们而言,仅仅八百字的文章,就必须注重自己的笔墨,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可以采用开门见山这种手法。通过讨论和讲解,学生对写作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。
二、把写作与生活联系在一起。
这篇文章抓住了剃头匠与掌权者的相似点,从而把两者联系起来。在选材上做到了以小见大。可学生们每次写作时总是感到无话可写,没有素材,其实只是他们不善于发现罢了。我引导学生从一些生活小事入手分析,比如我们的吃穿住行,尝试着挖掘出深刻的主题。
学生们积极思考和讨论。不一会儿,有的同学站起来讲了一件身边同学随地吐痰,扔废纸的现象,从而想到了这实际上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,再大一些说,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。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。受到这个同学的启发,同学们说了许多的现象和例子。最后我做了一个总结:生活中不是没有素材,只是缺少发现,所以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写起,运用本文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,也会写出优秀的文章。
最后,我读了一篇我的学生仝十一妹的文章《染黄头发微》,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受,进而留下了作业题: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杂文(通过收上来的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已掌握了以小见大这种手法,而且通过写作,提高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认识)。
三、适当的运用了投影片。
为了让这堂课成为有机整体,我用几个投影片把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。例如在讲解文章题目和内容的时候,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,我用投影进行了分析;在总结以小见大这种手法的好处时,我引用了一句诗一粒沙里看世界,半瓣花上说人情,用形象化的语言使学生对这种写作手法有一个感性认识;读完《染黄头发微》时,学生们热烈鼓掌,正巧打了下课铃,我打出投影世事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,只要你用心观察,就能写出好文章,并布置了作业。
这节课在学生们的掌声中结束了,同时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。本节课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效果,我想学生的参与起了很大作用。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的接收知识,而是成为课堂的参与者,从而把课堂变成了思考的乐园。这也许就是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一个体现吧。
20xx年10月26日,我们迎来了五年级的第一次社会大课堂—南彩古建筑基地之旅。早上8:45时,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充满好奇的心情登车,开始了近半天的大课堂活动。
大约9:05时,我们来到了活动地点。当向导推开古建筑基地的大红铜门时,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一幅中国地图印在地上,上面刻着全国各个省和自治区。向导告诉我们,她会问几个关于古建筑的地理问题,问完后会让我们拿着卡片和地区对应,比比哪个班找的更多。我们班派出的10名同学虽然都很努力,但是也只答对了9个问题,没有全对。可是我们并不难过,因为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古建筑和地理的知识。
玩完游戏后,我们去了第一个古建筑展厅。刚迈进展厅,我的目光便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了:一座座按实物比例缩小的古建筑模型和简介牌坐落在展厅的正中间,这些模型有滕王阁、故宫角楼、黄鹤楼……看着这些模型,我们仿佛置身于各个朝代。想象着这些建筑被一步步加工、修改、打磨、安装、上漆,最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古建筑。想到这里,我对古人的心灵手巧十分敬佩,又听到向导说古建筑是用木材和砖瓦以及石头建成的,没有用一颗钉子,我对古人的聪明才智更加佩服了,同时我也对中国有这么多的名胜古迹感到骄傲。
接下来我们到了另一个展厅,来参观和学习清代的斗拱拼装。“全用木头制作的零件拼起来不会掉落吗?”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开始了拼装。刚开始,拼插底座很简单,可是拼到中心部分时,大家都遇到了困难:这个拼不对,那个拼不好,这个位置不对,那个又缺零件……我们就像是“热锅上的蚂蚁—急的团团转”。但是,我们并没有放弃,就算是拼的模型散架了,我们也都一块块的重新拼。终于,拼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,大家都成功的拼好了模型。拼好了我才明白只用木头做的斗拱为什么不会掉零件:所有的木制零件互相作用互相支撑互相依靠,团结就是力量!
吃完饭,我们去了另一个展厅,老师们开始演示另外俩个手工品的制作:鲁班锁和燕尾榫(sun)。在做鲁班锁的时候,我发现怎么也做不好,就算用工具打磨也做不好。看到这些后,老师告诉我们要用锉刀把木条锉成圆柱形,但是很危险。是的,的确很危险,我一不小心划破手了。虽然有点疼,但是我并没有气馁,而是继续锉木条,“终于做出鲁班锁啦!”我开心的叫了起来。虽然性能不太好,但是我还是做出来了。这时,我体会到了古人不怕困难、坚持不懈建造古建筑的伟大精神,这种匠人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,这也是举办这次大课堂的意义吧。
做完手工后,我们来到后花园准备插盆栽留作纪念。虽然今天受了伤,但我还很高兴来到这里学习古建筑文化。将来长大后,我们新一代中国少年一定会好好保护古建筑,并号召更多人学习和传播古建筑文化,因为他们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!
今天中午,我坐在教室打了个盹。迷迷糊糊中,竟然穿越到了未来。我定睛一看,原来我还在教室里。讲台上冯老师正在上语文课。只见她伸手一挥,背后的黑板“刷”地改变了画面,背景音乐也随之改变。她念出一句话,黑板立刻显示出同样的文字。好神奇的黑板!
这时候,冯老师提问了:“沂宸同学,请你上来写一写成语‘身临其境’吧”我走上讲台,怎么也找不到粉笔。我问冯老师:“粉笔呢?”冯老师忍不住笑着说:“咱们现在用的是智能黑板哟!”只见她对着黑板,伸出右手食指,在空中划了一通,于是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出现了三个字—何沂宸。
这也太科幻了吧!我对着黑板,激动地用手指在空中写下四个字“身临其镜”,黑板发出了“滴滴”声,它竟然说话了:“错误,身临其境的‘境’不是镜子的‘镜’。”
羞死人啦,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……“醒醒!醒醒!”耳边突然传来同桌的声音。我睁开眼睛:啊!原来是一场梦。
我多么渴望梦想中的课堂变成现实啊!
未来的课堂东西都非常先进,有能说什么就写出什么的大黑板,还有一位机器人老师来教我们学习,机器人老师的身体还自带打印机,十秒就能给一个没有带书的同学打印一本书,课后大黑板还能自动将老师说过的重点笔记全部记录下来,发送给同学们。书也有电子书,只要说哪一课,课文立马就能显示出来,不用自己用手一页一页地翻了,就连椅子也是自动的,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、近视程度来调节。未来的中午是不回家的,椅子上有一个控制开关,午休的时候打开开关就有一张小型的午休床打开,上课了再按一下开关就又收起变回原来的椅子。地也是用吸铁石铺的,人走在上面不会摔倒,更不用走路,想到哪里自己画出路线就可以。
要是现在有这些高科技那就太好了,可以帮助残疾人回家、我不用背着又大又沉的书包、不用中午再回家午休、不用怕调皮捣蛋的时候摔倒,不用......呵呵太多太多了,想想都兴奋!可是如果未来真的变成这样那么人类就会慢慢退化,不会自己走路,不会自己吃饭,地球上的生物也会灭绝,所以我希望未来的课堂是理性的,是和我们人类努力分不开的。
文档为doc格式